咸味的调味技术——食盐

咸味的调味技术——食盐

把多种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称作调味。烹饪调味学,则是研究各种基本味和调味料的特征、特性以及不同的味与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,并且如何使调配出的味道达到最佳口感的一门科学。

人们运用各种调味料和调味手段,在菜肴的制作中影响并作用于原料,使菜肴因调味工艺和调味料的不同而产生出各种口味或独特风味,给人以味觉的美好享受,这是烹饪调味的目的。

“菜之美在于味,味之美在于调”“五味调和百味香”。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五味调和之道,才能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来。

烹饪调味学,烹调,一半是烹,一半是调,作者历经20多年调味学教学实践,把调味这门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应用做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。
民以食为天,食以味为先,味以咸为首。咸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味。它在烹饪调味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,人们常将咸味称之为“百味之首”。
食盐的添加量
食盐在烹饪中具有重要作用。因此我们在添加食盐时既要考虑到口味又要讲究科学合理。

菜肴中食盐的添加量必须恰到好处,才会使人口感舒服。

据生理科学家测定,人可以感觉到食盐咸味的最低浓度是0.1%~0.15%,而感到最舒服的食盐溶液的浓度是0.8%~1.2%,所以我们制作汤类菜肴时,基本就按这个用量添加食盐。

煮、炖食物的食盐浓度一般控制在1.5%~2%的范围内。

一般来说,就食盐在菜肴中的适口度而言,汤类菜肴为0.8%~1.2%;长时间焖煨的菜肴为1.3%~2.0%;急火快炒类菜肴为1.2%~1.7%;蔬菜类菜肴为1.2%~1.5%;肉类菜肴为1.4%~2.0%;咸味面点(如花卷、油饼)为1.0%~1.2%;饺子、包子等有咸味馅的面点为1.3%~1.8%。

另外一些常见调味品和调味原料中的食盐含量:豆酱为20%;甜面酱为16%;虾酱为22%;鱼露为27%;虾油为25%;蟹糊为18%;蚝油为9%;豆腐乳为14%;豆豉为20%;干贝为5%;香肠为9%;腊肉为10%;海米为7%;虾皮为9%;金华火腿为10%;榨菜为13%。
食盐与其他味的关系

食盐常常与其他调味料(如食醋、砂糖、味精等)共同完成调味任务。

菜肴中添加了食盐以后,其他味觉的调味料必将与之发生相互作用。

咸味是对其他味产生多种相互作用的主要味,这是咸味作为主味的一个主要原因,同时这也是其他味需要呈现时必须添加食盐的重要原因。食盐与其他味的关系如下:

1.咸味与甜味

甜味为主时,咸味对甜味有对比作用,见表5-2、表5-3。例如,在蔗糖液中,添加食盐的量是蔗糖量的1‰~1.5‰时,甜味增加。

稀的糖液中,相对于浓的糖液,更应添加较多的食盐,才能产生对比作用。当食盐的咸味逐渐呈味明显后,甜味又下降,这是相消作用;并且咸味甚至占主要,或者甜味几乎被掩盖。

咸味为主时,甜味与之是相消关系,不过20%的NaCl的咸味不能被甜味完全遮掩。

烹饪时在咸味中加入甜味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得到甜味,而是柔和咸味,或减弱咸味。在有咸鲜略甜的菜肴中,咸度应控制在1.5%左右,糖的含量应在1.96%~2.44%。

2.咸味与鲜味

咸味溶液中适当加入味精(谷氨酸钠)后,可使咸味变得柔和,在味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食盐,则可使鲜味突出。

这时的食盐实际上起着一种助鲜剂、引发剂的作用。没有咸味,味精就不能够显现出鲜味来。同时,鲜味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盐的咸味。

3.咸味与酸味

在具有咸味的溶液中加入微量醋酸,可使咸味增强。如在1.2%的食盐溶液中加入0.01%的醋酸,在10%~20%的食盐溶液中加入0.1%的醋酸,均可使咸味增强。

当咸味溶液中加入的醋酸过量时,则又使咸味减弱。如在1%~2%的食盐溶液中加入的醋酸含量在0.05%以上(pH值在3.4以下)或10%~20%的食盐溶液中加入醋酸量在0.3%以上(pH值在3.0以下)时,均可使咸味有所减弱。

任何浓度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则酸味增强,加入大量的食盐则酸味减弱。

4.咸味与苦味

咸味溶液中加入苦味物质可导致咸味减弱。例如,在食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苦味物质咖啡因则使咸味降低。

苦味溶液中由于加入咸味物质而使苦味减弱。如在0.05%的咖啡因溶液(相当于泡茶时的苦味),随着加入食盐量的增加而苦味减弱,加入食盐超过2%时则咸味增强。

5.咸味与辣味

咸味可以使辣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。在1%~6%的添加范围内,食盐能够提高辣味的阈值,这表明食盐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了辣度。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。